返回 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
知道了

目录

升序 倒序

怒海覆清1852 共1160章

目录
阅读设置

阅读设置

手机阅读
加入书架
回到顶部

第七四〇章 挣扎的流民_怒海覆清1852

  • 书名:怒海覆清1852
  • 作者:董王不懂
  • 本章字数:3674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05-17 18:06:48

  面相沧桑的男人抓起地上的两包小米,然后就飞也似的跑去找刚才的那个牙人。

  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。

  儿子没有了,他还有一个闺女。这个男人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,卖掉女儿也是为了她好。

  但是那个牙人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  赵三儿一伙人听到女人的哭嚎,抬着收尸的担架走了过来,想要收走这个男孩的尸体。

  但是那个女人死死抱着自己尚有余温的儿子。

  “大嫂啊,孩子没了,让我们将他带走入土为安,可好?”赵三有些心软,上前去劝道。

  女人似乎什么也听不进去。她的丈夫去找闺女去了。她要守好自己的儿子。

  女人脑子里一直在循环着这个问题。

  她疯了……

  靠近山东的地界,大量的流民却在向莱州转移。

  因为乡间都在传说,到了白莲圣母的地界就有饭吃。

  按理说,百姓都会避开打仗的地方,但是这些百姓却朝着战场而去。

  温饱是人最最基本的需求,真的饿到了极限,谁还会管生死?

  “巡抚大人,来了一批武定府的流民,这一批有五万多人。”

  一名手下来到张亮基的身边汇报。

  张亮基是个举人出身,捐了一个中书舍人。

  他这种官儿能够得到的实缺都是偏远地区。

  果不其然,张亮基被弄到云南永昌去做知府。

  也许他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。

  可是就在这段时间,被平反的林则徐到云南做云贵总督。

  在地方上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张亮基被林则徐发现了。

  林则徐以“治绩卓著”为理由保荐张亮基为云南按察使。

  就这样,张亮基终于从厅局级官员跨到省部级。这是一道关卡,跳过去之后,官途就是一片畅通。

  否则他只会从一地知府迁到另外一处地方继续做知府。

  后来张亮基在湖南镇压太平军,招募了左季高等湖南名士。

  长沙保卫战成功之后,他被调到了山东做巡抚。

  当时的山东并无战事。

  这其中的原因,明眼人都知道。咸丰二年,那个时候还没有汉人督抚手中的兵权能够超过张亮基。

  因此朝廷将他调到山东,然后将性格温和的广东官员骆秉章调到湖南做巡抚。

  骆秉章到任之后,采用了萧规曹随的策略。

  依然依靠那些湖南人来治理湖南,同时配合曾国藩创立湘军。

  而去了山东的张亮基却没了兵权。

  山东的地方兵马也不是张亮基的嫡系兵马。

  这样朝廷就扼杀了一名地方军阀的诞生。

  满清一朝这驭人的手法确实厉害。

  张亮基这个人倒是没有什么二心。

  他在山东的任上也是兢兢业业的。

  他带领山东绿营挡住了北伐军,还避免了捻军进入山东。

  因此一直以来山东都还是相对稳定的一个行省。

  不过现在的张亮基非常疲惫。

  他知道山东百姓有多么苦。但是他没办法。

  很多事情,他不做的话,朝廷也会将他换掉,找一个听话的人来做。

  现在山东地界上民不聊生,他当然知道。朝廷的大军要吃饭,皇帝要面子。

  户部必须要全力保障前线大军的供应。

  至于后方的百姓交不起税饿死,只要皇帝看不到,他们就不管。

  张亮基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让大军不要管这些流民,放他们过去。让他们去消耗白莲乱匪的粮食。”

  仗打到现在,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一批白莲教有问题呢。

  从来没听说过白莲教手下的乱民大规模装备火枪的。

  他们不是应该光着膀子,喝下符水,然后嘴里喊着“刀枪不入”冲上来送死吗?

  现在这批白莲乱匪。他们甚至会挖掘战壕,设置掩体,建立阻击阵地。

  清军反复冲击,每夺下一处阵地就不知道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
  张亮基一直从事剿匪工作,从云南到湖南再到山东。

  他见过云南的回回、湖南的太平军,也去会过捻军,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支乱匪比这支白莲军更难对付。

  最可恨的是这些白莲军的物资补给比他们还要好。

  自己这边的士兵连稀粥都喝不饱,而人家吃的是干饭,还有咸鱼和海菜。

  这让清军的士兵颇为不满,为什么自己身为官军却连一群乱匪都不如。

  “巡抚大人,属下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手下的一名年轻的幕僚鼓足了勇气说道。

  有些话总要有人来说,有些话不吐不快,但是有些话说出来可能要掉脑袋的。

  “唉,说吧,在我面前不要顾忌。”张亮基大概能够猜到手下要说什么。

  “大人,对面的白莲军估计是姓了华了。胶东沿海港口众多。为何他们扶持白莲军,而不自己出动呢。据说当初海匪触动水师都打到天津,将林凤祥那股太平军给撤走。”

  “现在他们为什么守在徐州城不动。听说都兴阿将军在扬州大败,全军覆灭。海匪为何不乘胜北上。徐州城依然在以守为主。大人不觉得这很奇怪吗?”

  这幕僚看起来只有二十几岁,实际上已经三十好几,只是白面书生,看着年轻而已。

  这个幕僚的名字叫田宇,乃是湖南人,是张亮基从湖南带出来的少数几人之一。

  这人的名气比左季高差远了,但是颇有谋略,最擅长揣度人心,深受张亮基的信任。

  “太虚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但是你不要忘记了,我是一名汉臣,而且是地方大员。那些京官可以口无遮拦地上书皇帝班师回朝。但是我不能啊,我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歪曲。因此我要少说,少做,只能执行皇帝的命令。皇帝让咱们回来剿匪,那么咱们就剿匪。如果皇帝觉得我做的不好,那么可以撤了我的职。至少性命无虞。”

  张亮基的一席话深谙明哲保身之道。

  “大人,我明白了,只是有些事情大人还是要早做考虑……”田宇欲言又止。

  张亮基看向田宇,眼神中似乎射出一道精光:“你跟左季高有联系?”

  张亮基知道左季高投靠了海匪。

  他也收到过左季高的劝降信。

  不过左季高这信是群发的,他知道山东是直隶的门户,满清朝廷不会将那里完全交给张亮基的。所以想让张亮基投降,很难!

  “不是左季高,是曾公给我来信,让我劝一下大人早做打算。他说大人是大才,要留得有用之身,将来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民开太平。”

  曾国藩是田宇的恩师。这一点张亮基知道。

  可是曾不是一直没有投降吗?

  难道外面传说的都是障眼法?

 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脚步声,张亮基停了下来。

  不一会儿一位宦官被带了进来。

  外面的亲兵竟然没有提前通报?

  张亮基的心中大骇。这一定是故意的。

  他看了一眼田宇,也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恐惧。

  风雨飘摇之际,大家都想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东西保住性命。

  哪怕是天真的翻了,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翻了之后的天是什么样子。

  “张亮基接旨。”太监扯着公鸭嗓子喊道。

  接下来却没有见到圣旨。只见那太监站在那里眯着眼睛看向跪在地上的张亮基道:“传皇上口谕。”

  说着这个太监嗓子也不再尖着了,而是模仿皇帝的语气说道:“张亮基啊,朕信任你,让你做地方大员,给你军权,给你名誉。但是你为何连一群白莲匪徒都剿灭不了啊?你是干什么吃的,是在保存实力,消极避战吗?朕要你十天之内必须结束山东的战事,到徐州来与朕汇合,朕要毕其功于一役……”

  外面的天气很冷,张亮基的心头更冷,但是他额头上的汗水却冒了出来。

  甚至汇聚到抬头纹最突出部分的汗水都滴落到了地上。

  这个太监嘴角带着几分讥笑。

  纵然你是地方大员,还不要给老子这个没卵蛋的下跪吗?老子几句话就将你吓得不轻。

  “臣领旨!”

  张亮基叩谢隆恩之后才缓缓站了起来,脸上带着几分诚惶诚恐的表情,古代的高官一个个都是戏精。

  太监走后,张亮基让田宇去将门关好。

  他看向田宇,眼中带着询问的意思。

  田宇凑到张亮基的跟前,小声地说道:“大人,陛下已经不再信任您了……”

  张亮基叹了一口气,没有说什么。

  战线的另外一边,含香也在为涌来的流民头疼。

  这些人可不是奔着含香白莲圣母的名头过来的,而想要填饱肚子。

  “组长,这才几天时间,涌来了几十万人。这么多嘴巴,可怎么办呦。”身材瘦小的鼹鼠说道。

  小组里面就属他的脑子是最灵活。

  “不能留在这里,万一有人在中间煽动,还可能会危急我们自己的安全。这样吧,让运粮船将这些人给带走。”

  “组长,您这是将问题抛给元首啊。”鼹鼠道。

  他心想也就是组长敢这么做。谁敢去给自己的领导找麻烦,都是抢着帮领导解决问题。

  含香却道:“我们在这里为元首解决了大问题,这点小问题算什么。更何况江苏、浙江福建都是富裕的地方,几个地方一分摊,能有多少人?”

  “组长,就怕这些人不愿意走呢。”

  “哼,这可由不得他们,就说送他们去白莲净土。谁要是不愿意那就是着了魔。我来下法旨。”

  含香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身份。

  他们现在莱州已经稳住阵脚。正好拖住了张亮基。

  就这样,他们还有余力向沂州府发展。

  沂州府背靠沂蒙山区,与华族的海州接壤。

  这里也有大量的流民向华族涌去。

  含香想要控制这里,将白莲教的控制区与华族接壤。

  很块他们就能够脱掉白莲教这件外衣了。